近年来,呼和浩特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继成功打造“中国乳都”后,又提出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但成为“中国新能源之都”的道路面临多重考验。在国际市场,产品出口前景难料;在国内,受上网电价、高成本等影响,光伏应用推进缓慢。即便如此,呼和浩特依然雄心不改,并出台一揽子优惠措施强力推进新能源建设。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风起云涌的机遇,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之都”地方政府在新能源经济中如何善用政策,更好的支持企业发展?这些都是呼和浩特当前面临的新的课题。

白金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副市长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盛夏的青城水草风美,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BMW中经智库全国行的活动,在此我代表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热烈欢迎各位嘉宾来到呼和浩特参加本次活动。
    呼和浩特市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独特的先天优势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赋予了强劲的动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不断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在内蒙古12个盟市中呼和浩特市第三产业为主的大酒店、大商业、现代物流体系都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到十二五末呼和浩特第三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200亿元以上,整体经济建设水平进入到全国省会城市的第一方阵,尤其是在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兴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其自身也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充分发挥呼和浩特先天优势,确保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确保高科技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新能源产业优惠政策,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办法,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站式”服务,土地政策方面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企业投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呼和浩特市具有丰富的风电资源,可开发风力发电资资为700万千瓦,目前初步归规划占地11800平方公里,作为试点城市,呼和浩特的钢铁产业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吸引了中国风能、华能新能源、国电华北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丹麦维斯塔斯公司,航天科工六院等一批国内,国际新能源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青城。新能源产业的科学布局已经成为首府地区“十一五”期间经济技术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过去的五年中,呼和浩特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商圈战略优势逐步彰显,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98%,民生指标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700多亿增加到2010年的1850亿,年均增长超过15%,经济总量超过了六个省会城市,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呼和浩特综合竞争力上升至第36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六大支柱产业的强劲增长,得益于呼和浩特优越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
    “十二五”期间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呼和浩特依托充足的风能等资源,携手打造百万千瓦级风电产业基地,全面部署中国新能源之都,其中,聚集众多钢铁产业大项目的石化新能源园区将按照500亿至1000亿产值定位,到2015年,装机总量达到150万千瓦。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呼和浩特将建设以中型城区为核心的半小时旅游圈和经济圈,工业园区将有明确的功能划分。城市快速公路交通体系建设将有更快的发展,各中心城区所在地与各工业园区之间都将建有高等级住宅区,呼和浩特将成为一座更加宜居、更加宜业的现代化新首府城市。
    当前“十二五”开局之年,是调整经济战略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带领呼和浩特各族人民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点任务来抓,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努力做好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建设各项事业。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呼和浩特新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新的发展思路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新的发展难题还需要我们共同破解,特别是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如何使产业优势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此次BMW中经智库走进呼和浩特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使我们能够面对面的与在座的各位专家探讨交流,在此我衷心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们对呼和浩特的社会经济建设积极柬言献策,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共同研究发展思路,共同破解发展难题,为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的塞外明珠呼和浩特写下辉煌的一面。最后我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在呼期间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策划:内蒙古金融网          联系我们:0471-6687621     电子邮件:nmgjrw@nmgjrw.com
Copyright 2007-2011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金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