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和浩特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继成功打造“中国乳都”后,又提出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但成为“中国新能源之都”的道路面临多重考验。在国际市场,产品出口前景难料;在国内,受上网电价、高成本等影响,光伏应用推进缓慢。即便如此,呼和浩特依然雄心不改,并出台一揽子优惠措施强力推进新能源建设。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风起云涌的机遇,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之都”地方政府在新能源经济中如何善用政策,更好的支持企业发展?这些都是呼和浩特当前面临的新的课题。

武建东:面向21世纪的呼包鄂能源创新战略

    各位朋友,我是第一次来呼和浩特,讲起对呼和浩特我觉得虽然是第一次来,但我对蒙古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去年在德国纽伦堡吃饭正好看到一个厨师长梳着蒙古人的辫子,穿着蒙古袍,我说这个人一定是蒙古人,后来一去问他说他确实是蒙古人,但已经不会说蒙古语了,他的祖先在19世纪到的德国,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传播了很多的文化,其中我们饮食文化就通过蒙古族同胞传播出去了。
    今天我介绍的题目是建设面向21世纪呼包鄂能源创新战略,但是刚才我收到了好几位朋友提的建议,希望能够从国家的总的发展战略角度,从国外最新的创新角度研究在我们内蒙古地区立足我们现有资源,实现我们产业创新再造增长能力的步骤,这实际上又是一个比较严格的逻辑体系了,我根据这个情况想第一步先展现一下未来五年或者十年之内中国能源提供的机会。第二部分我介绍一下全世界先进能源创新的主要领域跟主要技术重点。第三部分,我用一点时间来介绍一下呼包鄂经济圈它在整个能源变革和能源创新所可能诞生的机遇和发展模式,当然具体的选择还需要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家和大众通过讨论来确认自己的模式。
    第一个问题,我先介绍一下未来“十二五”之内乃至我们2020年以前中国能源的需求情况。能源的需求速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速度,所以把握能源生产的力量和资源的控制力量也就是把握市场的核心通货,广义的能量资源是财富之母,而改造能源结构的能力则集成了一个时代的机遇和创新力量。简单的说,能源将会伴随着一个国家的城镇化、工业化速度,有大规模的发展。反过来一个国家城镇化和工业化对能源的需求又可能把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投送到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改造自己的需求是一个国家非常重大的机遇。中国的城镇化速度从1978年到2010年从17.92%提高到47.5%,按照现在的水平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是要再增加四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超过了51.5%,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这样规模的城镇人口大概是美国这个已经工业化人口数的两倍多,是欧盟27国人口总规模的四分之一,所以这样巨大的城镇化过程就会决定制造非常大的能源需求,所以说,我大致计算按照欧美国家和美国的模式,我们的能源需求只有到了中国城镇化达到了70%和80%以后才会稳定下来,现在我们“十二五”也只达到51.5%也就是说还有20%以上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中国能源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内都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而这个增长空间也将拉动经济增长,也正是这样对能源的密切需求才会诞生呼包鄂经济圈的很多生存模式。
    “十二五”期间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在未来的五年之内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全球第一,胡主席和温总理分别在联合国气侯变化大会和哥本哈根会议上强调节能减排和发展清洁能源的目标速度,这个目标速度实行起来压力是非常大,根据我们现在的城镇化速度,到2010年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是32.5吨标准煤,按照胡主席、温总理目前已经定的大约“十二五”期间我们如果能源实现两项承诺的话大概在2015年我们的能源消费只能达到45吨标准煤以内,在2020年要控制在55吨标准煤,也就是说这两个目标才能实现胡主席强调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5%;实现温总理说的碳排放占单位GDP2005年达到40%—45%。温总理谈数字,这个计算主要是基于美国的能源减排路线图,美国为了修改能源规则定了2005年,所以美国气侯特使在2009年6月9日来北京的时候,我曾经和他直接谈过比较长的时间,当时谈到2005年的期限,实际上美国提出来中国不一定谈总量而是把单位的二氧化碳降下来就会达到目标,这被称作碳密度,由于这两个指标决定了我们两个能源消费总量,所以在“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能源仍将以全世界最高的速度发展,根据这个情况,大体上我们预测“十二五”期间我们就需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5亿到6亿千瓦,2015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可能将近15.5亿,这样一个建设过程中,对我们新能源地区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所以,优化管理好我们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能源需求应该是全世界最尖端的主题,大致上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在未来五年之内,一个国家能源消费要增加10亿吨以上标准煤的在未来20年之内要增加21亿吨标准煤的只有中国,把这个能源需求管理好,把这个能源需求和结构调整结合好,这里诞生的就是一个民族的最高智慧,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1.5亿辆,提升汽车中的清洁能源汽车包括电动车比例是非常大的项目。同样我们的天然气消费量也在未来五年内会有非常大的提升,如果我们按照胡主席、温总理已经定的目标我们到2015年大约要提高到9%的比重,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五年之内我们要实现比较高规模的天然气的开采规模,天然气的发展也会逐步从城镇燃气向一些新型的用气转移。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一个城市叫乐清提出来在2015年把城市的能源使用集中电网达到50%,分布式能源达到另外50%,其中有30%就是要使用天然气发电;上海的红桥商务区也在推进发展中决定推进以低碳天然气发电为主的能源模式,实现低碳目标。因为这个方案在今年的1月6日已经通过了,我正好是红海商务区的评委之一,这都意味中国的城市在逐步的管理过程中对能源需求的变化逐步向清洁能源转移。
    根据这样一个情况我们会注意到,如果在未来五年之内我们管理好能源就要实现一些挑战,一就是要把目前高排放、高污染的体系转型为一个高效、清洁的能源结构,这是第一个要努力的。第二个,要把能源结构转变为一个创新性结构,从现在直接依赖煤的体系向更加尖端的体系转移。第三个是,催生我们整个能源变动新的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方式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智能网或者超级智能网的模式,超级智能的管理模式将颠覆现在所有能源利用和消费的过程。时间紧没有办法展开了,我简单讲一下超级智能网的情况。
    我们现在从人类的情况来看,我们开始进行的是农业社会,这个时代由于能源不是采用机械化方式发展,所以农业社会即使在军事上达到了最高程度基本上也是冷兵器和简单机械的时代,在生产上也没有达到高热量使用和人口高度发展的水平,到了工业社会人们改变了风气,以大规模的化石能源的机械化使用为前提,中国基本处在模仿工业社会的时期,但是这个社会产生了一个弊病就是大量的高污染排放使社会的气侯包括整个自然界,包括人类自身的管理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向另外一个转移,这个转移我们就把它概括为智能社会,智能社会就不能使用我们过去的那种传统能源模式,我们可以发展大量的煤炭,但是在智能社会之中要把煤炭的利用变为清洁化,我们以前不能够大规模的操纵风力发电,但是在智能社会中有要大规模的用先进组构风力发电,我们把整个重组就叫做智能社会。所以在未来一二十年之内世界既会有一个非常大的互联网,同时还会有智能网。
    智能网的目标大体上来说是把现在全球68亿人口,2000亿平方米的房屋,3000亿以上的能源网接口,10亿台以上的机动产量,31亿套以上的工业设备,因为机械、设备、工厂都是用能终端,要把这样一个体系全部打通,打通过程之中我们就要新部署一个管理系统,在新的系统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能源的来源方向会发生重要的变化,能源变化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把化石能源转为清洁能源,而是要创造一些新的能源利用方式。
    目前看来国际上定义的这样几个新的系统我介绍一下,一个是人工光和制造能源,我之所以讲这个问题就在于我们呼和浩特是世界上最好的日照区,奥巴马今年确定美国能源创新的三大主题排在第一主题的就是用人工光和制造能源,我简单介绍一下。
    世界上有39万植物,其中有一部分能够生产油料,这个植物主要是通过自然的光合作用把阳光和水结合起来形成,我们人类一个是用它的生长果实,一个我们就像它生产的本体来寻找能源,像生长本体寻找能源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呢?是把现在的植物经过优选之后加上人工树叶也叫人工马达,通过纳米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植入植物种可以通过树叶吸收阳光和水,并不是改变生物种而是加速它本身作光和作用,生物反应器的作用使它加速吸收了将光和水,这样生长期缩短了,就加速了生物的优选过程。第二使基因过程把配方的配比为生产汽油和燃油的原料,形成这个结构以后植物种通过基因过程可以长出燃料和气柴油的燃料。美国能源部确定了三个项目推进这个政策,所以我想我们是站在一个世界上比较高原的地区讨论这个话题,而蒙古高原实际上具备天然成为人工光和作用大生物集群实验室的条件,在这个条件下我们又在河套地区,所以对呼和浩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就是利用河套地区的资源,利用中国最好的日照区条件发展人工光和作用,如果是这样的话,呼市会收到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这是超级智能网,它的解决从打通能源到过程,所以我们讲超级智能网的构造过程会有些分期,这个分期大致是这么几部分,一个是这个分期可能在2011年到2012年会开始做架构设计,在2012年到2015年可能会进行部署,2015年到2020年之间可能全世界智能网会进一步大发展。智能网就是要解决从智能化的生产能源到生产能源、消费能源的整体的管理,在这个整体的管理之中我们人类所使用的一切终端都将发生变化,提升到网络化状态。时间有限就不讲路线图了。
    中国目前看我们有500亿以上的房屋,有1100亿以上的能源接口,有2亿以上的工业设施,这一部分设施如果在未来五年之内我们理论上需求1000亿以上的IP地址资源,另外需要解决兼容集中式能源网络和分布式能源体系,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互动。所以我们在选择智能网之中就要有国际视野。从中国的来看我们要抓紧智能网部署要注意四个问题,我们要力争把智能网的发展,特别是超级智能网的发展列入全国的战略规划,另外我们这次要接受以前的教训,在世界能源向清洁化转移的时候我们应该有能力提出创新型架构,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应该有可能成为世界的智能网试点领先城市。超级智能网的体系在推用以后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改动呢?我简单介绍一下。
    一个,超级智能网体系将改变我们现在所有的能源流程和架构。第二,超级智能网将改变我们所有的网络的操作系统,现在我们有手机操作系统,电脑操作系统,大型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些系统我将在智能网的过程中全部改变。操作系统的改变将使我们人类由一个特殊的门槛进入到智能社会。第三个,超级智能网系统将解决所有终端系统,正是由于智能网的建设将按实现工业、建筑、交通、个人管理设施和标记系统、传感网络模型系统和控制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推进个人终端的互操作性建设,这个高速互联网会把所有的人工终端系统从手表、照相机、家用电器一直到所有系统本体的部分全部构建起来,之后用能的控制将得到一个最好的优化,信息的流量也会得到重大的提升。所以有人讲比特控制世界就指流量将决定一个民族的智力水平,真正拉开不同民族区别,拉开不同城市区别的并非是资本,并非是权利,而是智能,所以掌握高端智力的城市和民族才能跃居世界的顶端水平,工业革命并不是诞生了强大的欧洲列强,而使欧洲在科学上和其他地区有了差距,这个差距诞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超级智能网将打开一些其他的新型能源系统—包括建立太空能源系统,因为现在一个重要的太阴能系统就是可以通过以地球同步卫星的方式接受太阳能,然后通过激光或者微波的方式传导下来,美国的宇航局已经开始在推进太空电力系统计划,德国和日本也在研究这个系统,这个系统一旦突破的话,它的阶段性技术就将挑战人类的智能。我们现在电动车主要是插座式充电,这个计划就是要解决非接触性传输,这个计划在日本和德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我去年到德国做报告的时候,德国人给我讲这是他们国家的中长期计划;日本跟我介绍他们的神都大学也在推进这个技术,一旦我们实现非接触性的传输能量的时候,电动车的充电就会采用无线的方式实现嫁接,所以这个过程能量的传输就诞生几个区别,一个是用现在的电脑方式,一个是用非金属的方式,就是我们说的超导电缆,第三个是用空间管理系统,就是微波系统和激光系统传输能量,如果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内人类在能量传输上获得重大提升的话,那我们现在所确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一个转折,这是太空电力。另外还有高空的风能,在荷兰和美国都在实验风能系统,我们现在用的是基于地基的风力系统发电成本是比较高的,这主要是风力资源可利用率比较低,在中低空的角度我们可以尝试利用传统的风筝原理和其他的梯级原理,你不要小看风筝,风筝首先是一个飞行体,你拉动风筝的缆线就可以成为导线,所以在美国和欧洲都在建立这样的中低空的风能系统。瑞士有一家太阳能飞机去参加法国巴黎的航空展览,大家可能看到这条消息了,其实这个消息是次要的,它真正要解决的就是未来中低空风能系统,这个系统的本质就是把飞行器成为地球的同步的设施,这个设施白天发电,通过线缆传输下来,在无风的时候又成为飞行器,如果采用中低空的风能系统会大大改变我们的所有的设计和我们的能源使用体系,所以你们表面看到的风能系统实际上就是我说的新型的中低空风能系统的组建之一。另外还有燃料电池、海洋能利用这样一些创新方式。
我想起一点和呼包鄂有关的情况,我先说明呼包鄂的问题已经议论很久了,呼包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理共融体,除了它是一个相互交界的连体城市以外,大致上在全世界北纬40度地区是全世界工业城市发展最大的地区,在欧洲有法兰克福城市群,在日本有东京城市群,而在北纬40度地区就有京津唐、呼包鄂、大同阳泉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之中,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它的关联关系,大城市首都经济圈是发挥综合城市功能,实际上我们以前比较片面的认为像呼和浩特、大同、鄂尔多斯只是一个能源支持型的,实际上呼包鄂、大同阳泉这样一个体系和大城市圈是一个共生系统,这就要进行对称性建设,对称性建设的理论就是说要在能源制造的核心地带建立连接城市的能源网,你把能源网连接起来你现在有的资源才能够通过能源网传递出去,而能源网的体系第一级就是支持共生系统,第二级就是接力系统,我们谈到我“十二五”期间很重要的政策就是要研究放开天然气的政策,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向民营企业开发,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呼包鄂地区真正的发展就是要解决它跟沿海地带城市建立共生的天然气管网,甚至超导电网体系,所以我特别主张呼包鄂三市成立一个专项组,研究打通呼包鄂到京津唐到超导电缆,因为超导电缆处于理论上零损耗状态,可以实施大规模的电力传输,如果在一个区域地区我们实现超导电缆连接以后实际上它的最重要的不是有网络,而是我们呼包鄂有了制造大规模超导电缆的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从现在的资源能力转变为制造能力,这是北纬40度城市。
    在北纬40度城市管理之中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在所有北纬40度城市中污染排放最高的地区就是京津唐、呼包鄂城市群,所以这个城市群探索清洁能源的输送和使用对全世界北纬40度城市群的管理都是重要的探索。因为蒙古处于高原状态能源传输具有很多天然的条件,管理好应该是全球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第二点,我建议呼和浩特市可以优先其他城市发展智能网,这样一来就需要以呼市现有的交通体系还有工业设施为基础部署可信的资源,将我们现有的设施联系起来,从能源的生产比如说从电厂开始,到输送、运营打通,这样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互动,最重要的是会诞生网络集群的管理能源,当我们拥有这个能力之后就拥有了智能化的手段管理城市的水平,而这些技能和技术将会提升一个城市的真正竞争力这就是我对呼包鄂的建议,谢谢大家。

策划:内蒙古金融网          联系我们:0471-6687621     电子邮件:nmgjrw@nmgjrw.com
Copyright 2007-2011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金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