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企业公民定义
企业公民评选组织
企业公民评选背景
企业公民评选体系介绍
企业公民的行为表现
企业公民评价标准的设计
企业公民评价标准运用的条件
企业公民形象应具有三种人格
企业公民领域的三个重点
 
  新闻动态  
“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来源:本站 作者:林波 日期:2011/4/13 浏览量:732次
字体:     
 
 

 

    记得某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会上的一道辩题,正方是“知易行难”,反方是“知难行易”,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们唇枪舌剑,侃侃而谈,点评嘉宾激赏他们的逻辑思辩能力和口才,最后提出“知行合一”的解决之道。当然,辩论永远是辩论,结论则不一定能说服所有的人。

    在现在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中,也出现了“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的两张皮现象。
主张“知难行易”的,以实践界为主,一些人认为,中国早已经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只是没有用CSR的理念来武装而已,因此,对于现在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企业宣传的一种新手段而已,只要把公司过去关于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的、员工关爱的内容排列组合起来,就可以宣称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做得很好了,因此,拒绝,甚至排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指引。
而主张“知易难行”的,也大有人在,一些人认为,拿着GRI的G3指标,或是一些理论上的空洞概念,就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考虑跟企业实践的贴合程度,也不考虑中国的国情,生硬地要往企业的实践上套。
    前者鄙薄后者,认为是“找瘸子带路”,后者藐视前者,认为不懂国际语言。
知和行,到底谁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知易行难”,“非知之艰,行之惟恨”。但孙中山对此却大加抨击。1918年,孙中山写成《孙文学说》,提出“知难行易”的难点,这也是孙中山哲学思想的最精彩部分,即他的进化论的唯物主义和行学说。
    孙中山认为“知易行难”在理论上,容易使人坐而论道,空谈心性,不敢或不愿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上,容易使人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甚至放弃信仰革命理论。
    所以,孙中山更强调“知难行易”,这也是因为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太需要实践的一马当先。
    而在今天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无论是强调“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都有失偏颇。
从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开始,到现在不过短短4年时间,要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理论能够达到成熟的程度,不免过于苛责。但是如果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生于实践,长于实践,用不着理论的指引,则又过于偏激。
    当然,我们仍然看到了可喜的成果: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了“企业社会责任是创造财富的新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的观念,而把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高度,运用到企业的国际化竞争中,则是一些先进企业已被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汶川地震时,公众和企业的焦点还停留在捐款额度的大小,玉树抗震救灾,我们已经成熟理性了许多。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规划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救助和重建工作;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发出既有利于社会,自身又能得到效益的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责任竞争力大大加强。
    争论“知”和“行”谁更重要,有点像争论鸡和蛋的关系。孙中山对此其实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

Copyright © 2007-2024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金融网 版权所有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内蒙古金融网常年法律顾问:华联律师事务所 赫志 律师 法律咨询电话18947104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

电子邮箱:
nmgjrw@nmgjrw.com
联系电话:
86-471-6687621
传  真:
86-471-6687722